消费者苦超长预售久矣,
为啥超长预售还存在?
它就真的是“存在即合理”吗?
提前被锁住的消费者
饥饿营销的最佳载体就是预售。
为了拉销量,塑造“手慢无”的假象,
不少服装商家上新都要搞几场预售直播,
明明发布新品却还老写着“缺货”,
这时再顺理成章抛出预售的橄榄枝,
得心应手地PUA网线这端
眼巴巴望着的消费者。
但要真是预售也就罢了,
有些店一个月前在预售,
一个月后还在预售,
硬是把服装整成了期货。
毕竟超长预售期的开始,
就是你付款拍下,
我安排好种棉花。
这边预售把消费者勾得眼馋,
那边打响了有几件做几件稳赚不赔的算盘,
商家赚得盆满钵满,
只有老实等预售的人被气死。
“顶不住的库存压力”
网店预售最早出现在原创设计师品牌
以及汉服、Lo裙和JK裙这些小众服饰上。
因其圈子小、成本高、销量低,
商家很难大量备货,
需要延迟发货3-5天
来缓解大量订单带来的制作和物流紧张问题。
由于衣服类目有几个特点:
退单率高达三至四成、
销售周期极短、
容易成为库存。
于是预售后来渐渐演变成
大部分网红店铺规避风险的首选,
由此延伸出的套路就是:
收1万单,
却只生产6000至8000件,
有消费者退货时再销售,
将前面6000件中的退货发给后面的人,
因此等待的周期会更长。
有商家表示,
自己承受的库存压力较大,
才不得不采用预售的方式。
开女装店的李先生表示,
女装尤其冬装的货品成本、
仓储及维护成本较高,
一旦压货则涉及资金较大。
“由于工厂有起订数量限制,
我们不敢随便做货,
只有在粉丝群预热后
订单数据有了起色,
才会上架、开始制作。”
电商平台上,某店铺直播多款商品均为预售
消费者活该为商家风险买单?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会认为,
超长预售表面上商家履行了告知义务,
并无不妥。
但实际上商家利用经营优势地位,
将产品备货的库存成本、时间成本
完全转嫁给消费者,
属于实质的不公平经营行为;
另外在合同形式上,
商家又利用强制预售,
限定发货时间方式,
减轻了自身责任,
属于不平等格式条款,
侵犯了消费者公平交易权。
那么,
如果消费者
遇到了预售商家违规该怎么办?
北京市高朋(南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凯律师说,
如果有明确的发货时间提示,
一般来讲不认为商家有违约或违法行为。
但是如果消费者付款后,
突然有提示,
比如一个月后发货,
就相当于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还有转嫁经营风险行为的可能性。
往往消费者还会遇到商家单方面更改发货时间,
就属于严重的违约行为了,
商家要承担违约责任的。
如果商家违约,
消费者可以向平台进行反映,
也可以向消协或者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预售唯一的好处是……
不少网友表示,
预售甚至帮助自己戒掉了购物欲:
大晚上熬夜激情下单漂亮小裙子,
第一天打开购物平台看没发货,
第十天打开看还是没发货……
对比裹脚布还长的预售期瞬间火大,
感觉曾“上头”的漂亮小裙子也不好看了,
立刻“下头”退款!
野性消费变成理性消费!
不给惯着!
大量采购或者私人定制,
通过适当手段
为自己上保险拉动销量并非不能理解,
但真正令人费解的是超长长长——预售。
牺牲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规避自己的风险,
更有甚者随意变更发货日期侵害消费者权益。
谁看了不想说一句——
你没事吧!
店铺用预售的数据来测款、
指导备货、减轻库存的压力,
但这样将本由生产者承担的库存风险
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商家却光着脚把钱赚了,
真当消费者是傻子吗?
互联网时代网购图个效率,
也能拯救一下被实体店店员追着问的社恐;
但当预售不仅丢掉了效率
还会给自己找气受的时候,
冲动下单有了冷静期,
索性直接降低野性消费欲望,
还能变相省了钱。
钱在我们自己手里,
何必上赶着受虐呢?
说说,
你买过超长预售的产品吗?
来比比预售期吧!
责任编辑: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