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随着兔年春节临近,王安石《元日》中所描绘的过年盛景,再次鲜活了人们的记忆。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年中最为醒目的“文化符号”,年味中最不能缺少的是“文化味儿”。无论是贴春联、赶庙会、守岁,还是舞龙灯、挂灯笼……浓浓的“文化味”儿,让过年的味道历久弥香。
过年是岁月更替,过年的“文化味”儿当然要常过常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娱乐方式、兴趣点也逐步分散了。像贴年画、贴窗花之类的,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失去了魅力。要想让过年“文化味”浓郁甘醇,当在继承传统文化和适应现代生活之间找准最佳结合点,在尊重传统习俗,继承传统文化中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富有时代感兼具“正能量”的新年俗。集五福、云拜年、微信发红包……近年来,这些用新智慧营造的“文化味”儿,一样在追求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让大家乐在其中。
当然,让过年“文化味”浓郁甘醇,各级政府要搭台“唱大戏”。既要精准对接群众过年文化需求,让送戏、送电影、送演出、送书画等活动“你唱罢来我登场”;又要创新方法,整合社会资源,依靠政府和社会“两手力量”,让过年各项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安全过年无疑也是一种节日文化。尤其是兔年春节,随着乙类乙管措施加快落地,跨地区人员流动环境将加速改善,集体组织文化活动也好,个人享用“文化大餐”也罢,一定要无条件服从政府的各项防疫规定,一切置于“平安春节”的倡导之下,让“健康春节”成为兔年春节的主打文化元素。
让过年“文化味”浓郁甘醇,这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题中之义。春节多了“文化味”儿,人民群众收获的一定是充实而精彩的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幸福味道。
责任编辑:Rex_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