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97后”小伙陈耀贤精研雷州窑陶瓷制作技艺,致力于雷州窑复烧,并将老手艺推陈出新,努力创作有温度的陶瓷作品。(3月16日《湛江日报》)
非遗技艺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祖先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传承非遗技艺,关键在于接续培养一批又一批传承人。3月16日湛江日报报道了雷州小伙陈耀贤潜心精研雷州窑陶瓷制作技艺的故事,他那份对雷州窑的执着、热爱、专注,令人动容。从他的故事里,我们更应看到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力量的重要性。
说一千、道一万,非遗传承的重中之重就是在“人”。传承人不好找,一方面,非遗技艺看起来很精彩,但想要掌握却非常之不易,可能需要花费十多年甚至数十年才能成为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学会不易,坚持下来则更难,不少非遗技艺因此面临失传的困境;另一方面,是目前部分非遗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如陈耀贤这般,自幼“受到叔父陈国玉的影响,对雷州传统工艺产生浓厚兴趣,时常利用节假日时间学习根雕技艺”,并不多见。不感兴趣、不来接触,谈何传承?
要在传承人才梯队建设上做文章,两个方面尤为重要。
其一,是做好非遗的活态传承。让那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才能让非遗文化技艺千载传承。陈耀贤有一点是笔者很佩服的:守正创新。“守正”,在于一心专研仿制元代的“雷州窑釉下褐彩凤鸟纹荷叶盖罐”。自唐代开始,雷州南渡河两岸和遂溪东、西海岸,就开始建造窑场,烧制陶瓷器。宋元时期“雷州窑”陶瓷大规模生产,成为和广州的“西村窑”、潮州的“笔架山窑”齐名的广东三大窑口之一,代表性产品正是青釉褐色彩绘瓷,代表了当时民间制瓷的较高水平,且器型多样,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器皿的各种需求,是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销货。从这个角度来看,复原“雷州窑”古代技艺,就很有意义。至于“创新”,陈耀贤更有想法,他将雷州窑制作技艺与雷州石狗造型结合起来,推出了雷州窑陶瓷仿制雷州石狗系列作品,实现了两大非遗项目之间的“组CP”。另外,结合当下“红树林之城”的文旅热点,他计划烧制湛江“红树林精灵”系列陶瓷产品,比如红嘴鸥、招潮蟹……用雷州窑陶瓷去塑造它可爱的形象,让人们更加关注红树林。
其二,是要优化非遗进校园。虽然现在“非遗进校园”活动很普及,不过大多只停留在初步体验阶段,青少年即便会被非遗大师展现的技艺所惊艳和震撼,但缺少沉浸式、长期性的体验与参与,对非遗的感受停留在感官层面。非遗技艺自然不可能像文化课一样成为学校教学的常态,更不可能用“考试”“分数”来推动。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开办深度化的非遗教学课程,不再停留于“只见皮毛”。另外,青少年是否愿意学习和传承非遗技艺,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能否通过非遗技艺实现人生价值与期望的经济效益。如今,很多非遗传承人利用网络直播、短视频、VR、微纪录片等新媒体形式活态展现非遗文化,既赚吆喝,又增收入。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引导我市非遗传承人打卡新媒体传播这扇门,多组织专业的培训课程,让更多年轻人从中看到希望。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