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3月27日,湛江市第三十七小学以第28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平安健康成长。(3月29日《湛江日报》)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内在气质,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安全,事关民生福祉,是城市发展的基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让安全成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底色。而安全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早在1996年,我国就将每年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定为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每年这个时候,各地公安、消防、安监等部门进学校、进课堂,教学生们应对身边的安全风险。教育部也将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地理、体育与健康、道德与法治等课程中,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过去,一些地方在开展安全教育中陷入了误区。部分地方的学生安全教育尚缺少系统教材和柔性教法,填鸭式教学无法吸引学生兴趣,也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更没有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有的学校开展安全教育,在宣传栏画黑板报宣传安全知识,给学生发放安全教育手册,但与实践结合紧密的应急安全演练却很少。有的地方布置给学生的安全教育平台上的家庭作业,变为“家长作业”,着重“打卡留痕”,不重教育效果,最终沦为形式。
近年来,湛江大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注意避免出现上述情况,努力让安全教育“生动”起来。比如有的学校与消防部门合作,让学生有机会坐上云梯体验,教学生怎样用灭火器等,在极大提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注重了实用性,很有现实意义。有的学校还计划建设安全教育体验教室,借助虚拟现实、动感技术等现代教育装备,模拟地震、火灾、台风、被困电梯等场景,通过沉浸式教学、互动体验等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技能。笔者女儿就读的学校,把安全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通过主题班会、主题演讲、微电影创作、话剧排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开展安全教育,学生有时候是在“玩”中更深刻地掌握了救人自救的技能。
安全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家庭有义务,社会也有责任。近年,不少城市都尝试在周末节假日等开设“安全教育体验营”,鼓励学校组织提供场地、家长参与亲子活动,同时引入第三方力量,把更加专业的安全救援知识带给学生。台风避险、地震逃生、心肺复苏术、雷电灾害避险、暴雨灾害避险、泥石流崩塌避险……每一次的体验营都有不同的主题,采取先理论后室外体验的方式进行,工作人员给参与培训的家长和学生发放“技能巩固通关卡”,在体验导师的带领下,通过模拟演练、游戏互动等方式进一步掌握防灾减灾的“硬核”技能。这样的“安全教育体验营”大受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期待各地各校多出“金点子”,让安全教育多样化、实效化、常态化,越发“生动”起来。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