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快讯 >

红树林长效保护贵在形成合力


(资料图)

7月27日,本报记者来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坡头区乾塘镇陈氏宗祠,慕名寻访《禁伐葭丁碑》。该碑立于宗祠大厅一侧,承载了一个海边乡村的生态记忆……(据7月30日《湛江日报》)

四川广元的古蜀道翠云廊,是古代关中平原通往四川盆地古蜀道的重要路段,有着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也是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古柏苍翠,绵延百里,生长千年,弥足珍贵。“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建设“红树林之城”、保护好红树林,亦同此理。近日,湛江日报发表的两篇保护红树林报道,很值得我们思考——

7月29日湛江日报以《呵护红树林 雷州出“法保”》为题,报道了位于雷州市沈塘镇铺墩村前海的一道非法圈围红树林保护用地的塘基被挖掘机扒开缺口,降低水位。这意味着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雷州沈塘镇“茂莲+茂胆+大周”红树林保护小区恢复自然纳潮,为修复该片红树林生态打下基础;

7月30日湛江日报以《人不负葭丁 葭丁定不负人》为题,报道了坡头区乾塘镇《禁伐葭丁碑》背后的故事:清同治四年(1865年),村中长者在陈氏宗祠召集乡贤达士,立碑告知“乾塘族人等自后永不得斩伐葭丁”。“葭丁”即红树,这一“生态古训”至今影响着当地人,“父母和乡亲叮嘱我们不能破坏葭丁树”。

红树林的长效保护,离不开制度发力。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联合印发的《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了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行动目标和任务安排,通过红树林保护与修复,提升红树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2022年6月起实施的《湿地保护法》,对红树林的保护和修复设置了专门条款,为全社会强化红树林保护修复提供了法律遵循;《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形成的《武汉宣言》《全球湿地保护战略框架》等成果,对全球的红树林保护修复、科学研究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在湛江,早在2017年12月就颁布实施《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正式为红树林资源保护提供法律依据。2021年,湛江出台《湛江市建设红树林之城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红树林保护、修复、开发指明了路径。这次,雷州用“法保”守护红树林的举措,更进一步说明了,我们不仅要不断完善红树林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把红树林保护工作纳入法治轨道,还必须严格执行,让环保执法的“牙齿”越来越锋利,确保“有法可依”之后“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红树林的长效保护,不仅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也需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这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进击中,建设“红树林之城”要求每个湛江人都应该做践行者、推动者,不断增强自身保护红树林意识,同时带动更多身边人加入到保护红树林的队伍中来。新闻媒体要讲好更多类似《禁伐葭丁碑》这样的红树林保护故事,让红树林“好朋友”“好邻居”的形象丰满起来、生动起来。同时,历史是故事的集合,若能讲好红树林保护的故事,做好文旅结合的大文章,有望引来大流量。光是“葭丁”这个名字的由来,就很值得作为新媒体、短视频产品好好创设一番,打造“爆款”。

关键词:

责任编辑:Rex_31

推荐阅读

宋宣(关于宋宣介绍)

· 2023-07-31 01:15:23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诚聘英才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8-2020 icebox.rexun.cn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热讯经济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5723号-6
文章投诉邮箱:2 9 5 9 1 1 5 7 8@qq.com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jubao@123777.net.cn

营业执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