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河唇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生态优势,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等新业态、新模式,全力打造“湛江市旅游名镇”及“廉江市后花园”新品牌。(2月17日《湛江日报》)
在大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背景下,廉江河唇镇积极探索“农业+文化+旅游”之路,思路可圈可点。
近年,生态游、乡村游、周边游等的兴起,让广大村民看到了在家门口吃“旅游饭”的大好前景。借力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一批“网红村”“网红镇”也着实在旅游市场上实现了“出圈爆红”。但与此同时,游客的要求越来越高,低端农家乐市场逐渐饱和,“美丽乡村≠风景+土菜”的观念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农文旅融合也成为乡村游提档升级的不二之选。
所谓“农文旅融合”,简单点可以理解为河唇镇提出的“农业+文化+旅游”。但真正的农文旅融合,又远不止“1+1+1”的简单相加,而是要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挖掘乡村的深层价值,在乡村原有的基础上做创新。特别是对于当下各村镇而言,手中的“牌”里或多或少都有“农业”“文化”“旅游”三款,但有的地方能组合出“王炸”,有的地方却“一手好牌打到烂”,优劣之分还是在“创新”上。
看看河唇镇手中的“牌”,确实不错。要“逛”,有青年运河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鹤地银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慈孝文化城、杨桃沟、罗州故城遗址等;要“吃”,有河唇鱼头汤、山姜头鸡汤、杨桃鸭、豆豉鱼仔;有“摘”,有红杨桃、番石榴、贵妃黄皮……周末节假日等,一家大小到河唇,都能开开心心玩上一天。但我们也要看到,河唇有着大部分村镇的同款“痛点”。其一,是公共设施硬件不够“硬”。尽管近年交通便利了许多,但一些村镇由于距离市区较远,特别是一些山区道路曲折崎岖、路面狭窄。而村中,医疗救助站、公共厕所、娱乐康体设施、大中型会议室、停车场、食品卫生等硬件也与大型旅游综合体相差较远,无法满足常态化、规模化的游客接待,受制约明显。其二,是服务水平软件不够“软”。村民还没有做好吃“旅游饭”的充分准备,村中总体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不规范,不利于持续开发。其三,是精品品牌意识不够“精”。比如河唇提出打造“杨桃沟—农耕文化产业园—鹤地水”旅游观光带,这与“多彩良垌·醉美荔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区别在哪、比较优势在哪、又有什么可借鉴学习的?尤其是在品牌IP的打造上,河唇需要加强精品策划意识,这样才能在众多“农业+文化+旅游”的组合中脱颖而出。
加快探索农文旅融合,不仅是河唇镇的自我加压,也是摆在湛江各镇村面前的同一道考题。结合当下“竞标争先、比学赶超”热潮,更应立足实际去“比”,看看自己手中有什么“牌”,又能组合出怎样与众不同的新鲜创意。期待河唇镇把手中的“牌”打好,打响名堂、打出特色、打成品牌。
责任编辑:Rex_18